民国时期的西康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而这段历史中,不得不提的一位重要人物便是军阀刘文辉。刘文辉不仅稳固了西康省的局势,更以其对教育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坚定承诺,赢得了后世的赞誉。
在刘文辉的治下,西康省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发展。他深知教育是国家之根本,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因此,他提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口号:“官府的房子若比学校好,县太爷就地正法!”这句话,不仅是对全省官员的严厉警告,更是对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原则的坚定宣示。
图片
1939年,在民国时期的西康省义敦县,县长彭勋于县政府门前留下了一帧历史性的影像,彭县长身后的房子显然破旧得已成危房,需要用木头支撑。同年,摄影家孙明经在西康省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深入科学考察与摄影记录,期间最令他难以忘怀的是当地教育设施与政府机构建筑之间的鲜明对比——学校的房屋崭新而坚固,相比之下,政府办公地却显得极为简陋,有的甚至破败到需要用木头支撑,几成危房。面对孙明经的镜头,县长彭勋坦然回应:“刘主席严令在前,政府屋宇岂敢奢于学堂,否则,吾等必受严惩。”身后那摇摇欲坠、需木柱支撑的老旧政府建筑,直观印证了刘文辉主席重视教育、力促公平的决心。
图片
1939年8月,摄影家孙明经的镜头捕捉到了川康地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面——[西康省政府]大门口的影像。在这座承载着省级政务重责的中式建筑前,大门口的设计并未显得富丽堂皇,反而透出一股朴素与平凡的气息,其外观与众多旧式建筑无异,透露着岁月的痕迹。这里,正是西康省主席刘文辉日常办公之地,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民众的承诺。
图片
1939年11月,西康省巴安县(现今巴塘县)县立小学迎来了一张珍贵的合影,由摄影家孙明经定格。画面中,藏汉教员并肩而立,笑容可掬,展现了教育融合的和谐景象。对比同省义敦县县长彭勋身后略显简陋的县政府建筑,这所县立小学的建筑风貌显然更为优越,展现出一种更为气派与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凸显了当地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投入。
图片
1939年10月,西康省德格县县长范昌元的身影被摄影家孙明经的镜头捕捉。画面中,范县长身后随风轻扬的旗帜上,赫然书写着他的姓氏“范”,这面旗帜不仅是他的身份象征,更是他深入基层、流动办公的鲜明标志。在他身后,一座规模宏大的学校矗立,见证着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与投入。
范县长不拘泥于传统办公环境的束缚,他身背旗帜,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他为民服务的现场。无论是简陋的村落还是偏远的山区,他都能迅速适应环境,坐下来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认真倾听民众的声音,积极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这种贴近民生、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广泛赞誉与尊敬。
刘文辉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赞誉,更为西康省乃至整个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的“官府的房子若比学校好,县太爷就地正法”的诺言,不仅成为了他个人政治生涯中的一段佳话,更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